【跨境法务】进出口通关申报不实,企业怎么避免被罚?
企业进行货物进出口申报或个人进行物品进出境申报过程中,经常遭遇的违法困境就是申报不实(含未申报情形)。可以说,申报不实成为进出口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申报不实问题,该如何去认知,如何避免成为处罚对象,如何争取最轻幅度的处罚结果等等,本文为您解析。
申报不实如何认定、避免?
海关执法过程中,根据企业存在问题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处置措施。企业属于过错但不违法的,海关一般定性为申报错误,一般给与企业纠正改过的机会,不作为案件处理。海关认定企业构成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一般交由缉私部门立案侦查,走刑事诉讼程序;如果违法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则进行行政立案调查,走行政处罚程序。
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如果企业存在违法的主观故意偷逃国家税款或逃避外贸管制的,则构成走私行为,将面临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如果企业出于过失,不存在偷逃税款、逃避国家外贸管制的主观故意,海关将以违规案件立案调查,做出较为轻微的处罚。违规案件的种类很多,包括无证到货,加工贸易备案货物短少不能提供正当理由,擅自处置监管货物,运输工具负责人递单不真实,运输工具未按规定路线行驶等等,申报不实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类。
申报不实的客观行为、具体认定及企业的应对之策
申报不实的客观行为及具体认定
如何认定申报不实的客观行为包括申报不实行为的涵盖范围及各个行为之间的具体认定。
(一)涵盖范围
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申报不实仅指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启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或者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我们理解这里的行为范围是一个列举加概括的,既包含了法条已列明的申报要素,也包含法条未列明但报关单填制规范要求的申报要素,如加工贸易成品项号、运输工具等等。
(二)具体行为认定
1、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行为。
这是最为轻微的一类行为,主要是看申报不实的要素是否列入海关统计的范围。一般来说构成其他申报不实,如影响许可证管理、影响税款征收、影响出口退税管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海关统计。根据前述的择重处罚原则,不会再对影响统计行为单独处罚。
2、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行为。
对这一类行为,实践中争议最大,有人主张它是一类独立的行为,具有单独的含义,也有人说其是一个兜底条款,凡不属于其他行为的均可归入该类行为。笔者同意后一说法,因为立法上未对该类行为作出具体描述且实践中也很难找到其他申报不实违法行为不是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例子。
3、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行为。
这里的影响许可证件管理的行为是指许可证件申报不实的情形,要与《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行为、第十四条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向海关申报时不能提交许可证件的行为区分开来。
4、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行为。
这是实践中常见的行为,比较容易理解,一般是指由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