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特朗普宣布对越南商品征收新关税,越南以市场开放换取出口稳定!
北京时间7月2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经过数周谈判,美国与越南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根据协议:
越南本土生产并直接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20% 的关税。
经越南转运至美国的货物,将面临40% 的关税(具体适用商品清单尚未公布)。
越南同意取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所有关税,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
特朗普政府与越南闪电达成的“20%越南本土关税+40%转口税”新协议,叠加越南6月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标志着越南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定位发生关键转折。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一变局既催生了新机遇,也放大了既有挑战,需以系统视角重新评估越南市场的进退策略。
一、战略机遇:借势越南的“双重身份”红利
1.产业链地位提升催生配套需求
20%的关税虽高于此前水平,但远低于4月威胁的46%,更优于东南亚多数国家预期税率(如泰国36%、柬埔寨49%)。越南因此稳住了制造业成本竞争力下限,加速“中国+1”战略落地。
上游配套缺口:
耐克等跨国企业为规避40%转口税,势必将供应链深度本地化。中企在纺织面料(占越南服装原料进口60%)、电子元件等领域拥有成熟产能,可快速填补需求,如昇兴股份在越南设厂生产包装罐,原料仍依赖中国供应。
技术设备出口:
越南工厂升级自动化以降低成本的需求激增,中国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企业可借势切入,如牧原股份向越农场输出智能养殖系统。
2.金砖机制打开跨境协作空间
6月13日,越南刚被巴西政府宣布以伙伴国身份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首个加入金砖的东盟制造业大国。
越南成为金砖伙伴国后,将优先获得新开发银行的基建项目融资,涉及交通、能源、数字基建等领域。
工程与设备联动:中企可联合中标越南公共项目,或为本土承包商配套建材、工程机械。例如越南规划的北南高铁项目,中国轨交设备商可借技术优势参与。
跨境金融便利:金砖支付系统减少美元依赖,降低中企在越交易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
3.消费升级创造差异化市场
越南中产规模5年内将突破4000万,对智能家居、新能源车、高端家电的需求攀升。西啡科技通过定制化咖啡机切入商用市场,2025年出口增长超20%,印证“技术+场景适配”策略的有效性。

二、核心挑战:成本重构与规则重构的双重压力
1.供应链成本陡增
20%关税虽属“可承受范围”,但仍挤压代工企业利润(如电子代工毛利率普遍不足10%)。更严峻的是,40%转口税封堵“中国半成品—越南组装”模式,且“转运”定义模糊可能扩大打击面。
案例:某家具企业将板材由中国切割、越南喷漆出口,可能因“主要生产在第三国”被征重税。
2.本土化要求升级
产业链短板暴露:越南本地化率偏低,如半导体产业核心材料90%依赖进口,胡志明市芯片产业园空置率达42%,短期内难支撑高技术制造。
人才与合规成本:为满足原产地规则,中企需投入员工培训、环保改造等隐性成本。越南工贸部要求外资企业提交全供应链审计报告,合规成本增加15%-20%。
3.竞争格局加剧
美企零关税抢占市场:美国牛肉、液化天然气、高科技产品以零关税进入越南,挤压中企传统优势领域
越南本土品牌崛起:越南Vingroup等财团在手机、汽车领域加速替代进口,中低端市场渐失。
三、破局策略:从“产能转移”到
“能力共生”
1.供应链重构:分层布局关键环节

2.技术绑定替代成本竞争
输出工业系统:借鉴牧原股份模式,向越企提供猪场设计、环保技术等全套解决方案,从设备商转型服务商。
共建研发中心:在河内、胡志明市联合设立实验室,如中兴通讯与越邮电学院合作5G应用开发,换取本地化认证。
3.借势金砖机制降低风险
货币互换避险:通过金砖跨境支付系统,用人民币-越南盾直接结算,减少美元汇率波动损失。
在特朗普的关税重压之下,越南凭借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和谈判智慧,以开放部分市场为代价,成功锁定20%的区域优势税率,避免了严重冲击。这不但为其赢得喘息之机,更助推其抢占东南亚供应链高地。
外资加速布局、产业链深度整合,为越南带来订单增长、产业升级与国家竞争力跃升的历史机遇。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和监管趋严的挑战,越南已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最具确定性和吸引力的赢家之一,持续吸引全球制造的目光。
总结:越南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新支点
特朗普关税与金砖身份共同重塑了越南的产业链角色——从单纯的“替代产地”升级为“区域协作枢纽”。中企需超越成本套利逻辑,转向技术共生、市场共建、风险共担的深度合作模式。
正如越南中国总商会所强调:合规是底线,本地化是生存术,而价值共创才是持久竞争力的核心。
在全球化裂变时代,能否将越南转化为“跳板”而非“陷阱”,取决于企业重构价值链的战略视野与执行魄力。
END